中新网新疆新闻12月28日电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更是感动常在的一年。无论是疫情蔓延时,还是复工复产后,总有那么一群平凡人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的身影让人心痛,又令人难忘。这一年的欢笑中有泪水,温暖中有感动。
退伍不褪色 退役不退志
昔日的他手握钢枪、身披霞光,奔走在前线,戍守在边疆。如今,曾经的铁血卫士,化为奋进的力量,继续为新疆的团结稳定和公交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清晨,志愿者王军取下挂在阳台上不知道湿透多少遍又晒干的衣服,穿上防护服,带好口罩、手套,拿上水杯,下楼,开始了一天的任务为居民送生活品。今年57岁的王军是名后勤保障部党员,也是一名退伍36年的老兵。疫情发生居家休息的他,第一时间挑起所在社区志愿者担子,负责代办栋楼居民的清洁消杀及物资配给、物品采购工作。每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作为党员、退伍军人和乌鲁木齐公交集团的职工,大美新疆、大美首府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疫情当前,是党员我就勇站排头,是退伍军人我就必须站出来。”王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疫情防控期间,虽然脱下了军装,却从未褪去军人的本色。王军说:“我虽褪下戎装,但依然要践行退伍时的诺言——退伍不褪色。”
抗疫夫妻档
“小哥,照顾好自己,不要让我担心!记得按时吃饭,天热多喝水!放心,为了你和宝贝我会好好的,你也一样!”“放心,我会好好保护好自己,期待疫情结束,期待我们一家三口团聚的日子。”
这是公交集团配餐中心员工柴兴斌和爱人安轶龙的日常对话记录。
2020年7月16日,公交集团配餐中心黄山街食堂负责人柴兴斌收到了24点要封城的消息,立即做好了再次留守单位的各项准备。7月17日下午五点,柴兴斌接到配餐中心主任电话,拿起准备好的行李,收拾好孩子的衣物把孩子送到了奶奶家,说好一星期就回来,便匆匆赶赴值守处,没有想到这次分别了整整48天。
“记得戴好口罩,穿防护服特别热,一定要多喝水,不要中暑了,按时吃饭啊,别忘了我们约好和女儿视频聊天的时间!”每天在约定的时间和孩子手机视频是一家三口最幸福的时光。“孩子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坚强,我也特别的感谢我的婆婆和公公,他们也是公交公司退休职工,非常的支持我们的工作,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柴兴斌动情地说。两次疫情期间,柴兴斌负责的黄山街食堂多次收到表扬信和锦旗,收到大家无数的赞扬感谢。
一加一大于二!疫情面前,柴兴斌安轶龙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倾一个小家庭之力,支持城市大战“疫”。她们是伴侣,也是抗“疫”战友,用行动鼓舞身边抗疫的士气,温暖每一名隔离人员的心。
最美的志愿者 有担当的青年人
7月23日,根据集团党委的号召,胡园园第一时间参加了“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队”,被排进驻米东区春和隆盛园小区,就此开始了她抗“疫”之路。
按任务分配,胡园园负责给隔离“房客”配送一日三餐,收集清运生活垃圾,对隔离区域消杀,药品发放等后勤保障工作。每天3次对楼层地面、扶手、房门把手进行消杀,收取垃圾。为了满足“房客”们的各种需求,胡园园和她的同事们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每天忙到凌晨3、4点。最初几天甚至连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她只能和同事们互相依偎着在马路边上打个盹,但乐观开朗的胡园园从来没有过怨言,无论装卸防疫物资,还是还是搭建防灾帐篷,无论分发配送“房客”们的生活防护物品,还是一天三次的消杀,她都巾帼不让须眉圆满完成。任务急,工作重,而且必须要穿无菌防护服,这些的造成喝水、吃饭不方便,为了节约防护服,她尽量不喝水,减少换用防护服,甚至因此导致“生理期意外”。即便这样,她也依然忍受身体不适和腰酸背痛坚守在岗位上。8月25日,胡园园的奶奶病逝,可她却不能去送奶奶最后一程,只能在工作的间隙发了一条信息表达自己的哀思。
“我的妈妈她不伟大,不是天文学家,不会弹琴画画,但她也不差,柴米油盐酱醋茶,支撑起整个家。老杨、小胡虽不富裕,但她们把小杨养的很好……”这是胡园园的女儿对妈妈的宽慰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