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分享到:

第一师医院多学科联合为产后大出血患者生命接力

第一师医院多学科联合为产后大出血患者生命接力

2025-01-06 13:27:23 来源:中新网兵团

  近日凌晨2时38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原本熟睡的第一师医院产科副主任刘萍和产房护士长李培叫醒,她们急忙穿好衣服来到产科,立马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抢救中。

  患者阿娜(化名)因重型胎盘早剥,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出现大出血的紧急情况,生命危在旦夕,随即紧急转入第一师医院救治。

  入院时,因凝血功能严重异常,纤维蛋白原几乎测不出,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危险,第一师医院产科立即启动危重孕产妇抢救预案。产科援疆专家应雪副主任,刘萍副主任、李培护士长迅速到岗,协助值班孕产妇抢救小组成员余欢、苏莎莎对阿娜进行术前紧急宫腔球囊填塞、子宫按摩、迅速补充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积极输血抗休克、使用宫缩剂等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减少出血。

  抢救小组成员密切监测着产妇的生命体征、出血量、尿量等各项指标,并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分秒必争 手术室内上演生死时速

 

  经过积极的保守救治,孕妇仍有活动性出血,累计出血约1500毫升,立即转往手术室。与此同时,迅速联系输血科给予紧急输血治疗,启动大量输血应急预案。刘萍副主任将情况汇报给分管领导吴燕副院长,启动院内危重孕产妇救治流程。

  6时15分,“患者出现重度失血!失血性休克!生命垂危!”

  短短15分钟时间,出血量达到3000毫升,产妇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同时烦躁不安,血压仅70/40mmhg,心率150次/分,血色素只有4g……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手术室的窒息感愈发强烈。而另一项危急值又让大家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产妇出的血,渐渐不能凝结成块,像水一样流着。

  在吴燕副院长统一指挥下,医务科、产科、介入诊疗中心、急诊监护病房、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专家迅速到场。抢救小分队急速建立,各司其职,各执其责。“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建立中心静脉通道、紧急合血、介入栓塞止血……”“快!加压输血、促宫缩、抗休克……”“快”字当先,和死神赛跑的每一秒钟都那么宝贵。

  经过产科、介入诊疗中心、麻醉科等医护人员2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手术顺利结束。产妇心率逐步下降至100次/分左右,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减少至手术前的1/10,血压维持在110/67mmhg,在场所有人才稍稍松了口气。

  养兵千日 用兵一时 没有一场演练是白辛苦的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产妇又出现无尿的症状。术后,产妇转送至急诊监护病房继续给予抗感染、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T)、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对症处理。术后数小时,患者仍无尿,第一师医院急诊科援疆专家吴定钱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与急诊监护病房医护人员组织多次疑难病例讨论,通过不眠不休的不懈努力,产妇终于转危为安。

  “阿娜,你终于醒来了!”转入急诊监护病房第二天,阿娜的母亲阿孜古丽(化名)探视时紧紧地握着阿娜的双手,不禁哽咽地流下了眼泪。

  经过术后4天的治疗及护理,阿娜各项指标趋于平稳,于新一年第二天转入产科普通病房接受康复治疗。

  “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这句名言在我们第一师医院的工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一师医院介入诊疗中心主任骆世兵说,医护人员平日应急演练中流下的汗水得到了回报。

  生与死就在一瞬间,经历过后的阿娜和其家属们更懂得生命的意义。(黄叶叶)

【编辑:戚亚平】
海外看兵团·图文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201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制作:中新社新疆分社  技术支持:0991-8557237  新闻热线:0991- 8550320 / 8556479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