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到“第一”严万国小麦高产的底气从哪来?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十九连职工严万国走进新疆金色盛源种业有限公司,果断预订了10吨新冬52号冬小麦种子。
8年前,也是在这一天,严万国在奇台农场带头试种新冬52号冬小麦品种,成为农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8年,严万国和农场种粮人用全国领先的小麦高产纪录证明,这只“螃蟹”有多值。

一
说起严万国第一次“吃螃蟹”的故事,还得从2016年8月6日说起。那一天,严万国听说农场正在推广冬小麦新品种新冬52号,有着强烈科技意识的他,第一时间赶到新疆金色盛源种业有限公司了解情况。
1970年出生的严万国头脑灵活、眼界开阔,每年都尝试种植不同品种,哪个产量高、品质好,就种哪个。他深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才能帮助自己实现高产增收。
新冬52号由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是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的大穗型冬小麦新品种。2015年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
“当年,公司购买了新冬52号专利权,用仅有的2吨种子进行推广试种。”新疆金色盛源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建仁回忆说:“相比新品种的研发,更难的是种植户观念的更新和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当时,农场职工习惯种植新冬22号、新冬18号等冬小麦品种,接受新品种需要时间。我们急需打造一个标杆、一个样本,让更多职工知道,新品种可以种、值得种。”
就在此时,严万国主动找上谢建仁了解情况,这让谢建仁喜出望外。在了解新冬52号种子特性和优势后,严万国将新疆金色盛源种业有限公司的2吨新冬52号冬小麦新品种全部买下。
回到家,严万国兴致勃勃地给妻子提起试种新品种的计划,哪曾想妻子气不打一出来,劈头盖脸一顿数落:“这么多年了,你一直尝试新品种,我毫无怨言地支持你,但这次你都不和我商量一下,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如果种子不好,赔了怎么办?”妻子越说越来气,不禁哽咽起来。
一连串的问题、妻子的眼泪,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严万国的热情。他冷静下来,看着哭泣的妻子,思考是不是自己做错了。
有些彷徨的严万国转身给朋友打电话,听到的也是让他放弃的劝告:“万国,你太冲动了,咱们原来的种子产量也不差啊,至少不会让你赔钱。新品种少种一点试试就行了,别冒险。”
那一晚,严万国辗转反侧,一夜无眠。第二天一大早,他叫住妻子,低声试探着说:“老婆,要不我去把种子退了?”
妻子沉默良久,一咬牙、一跺脚说:“我知道你买新品种也是为了夺高产,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别退了,你想试就试吧,我们先种一年再说……”
2016年9月16日,在众人的观望中,严万国播下农场第一批新冬52号种子。种子播进了大地,但严万国的心却悬在半空中。
“你每年都尝试新品种,这次紧张啥?”有人问他。
“主要是对这个种子抱了很大希望,如果自己连本都保不住,岂不让人笑话。”严万国说。
“别担心,我们随时给你提供技术指导。”在严万国心情忐忑的时候,谢建仁和奇台农场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陈永生主动找上门,这一年,他们成了严万国的“智囊团”,为他种植的新品种冬小麦“保驾护航”。
那一年,严万国严格按照小麦高产栽培模式种植,通过滴灌系统实施水肥一体化:苗期到拔节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进小麦根茎叶生长;抽穗期灌浆期,以磷钾肥为主,促进小麦扬花授粉、抗旱、抗衰老、抗干枯,提高作物品质;科学化调,控制株高、促进灌浆,提升千粒重;适时化控,保根肥苗壮不倒伏……
私底下,严万国也天天上网“充电”,学习先进的冬小麦种植技术。
这一年,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严万国夺取小麦高产的信心越来越足了。
2017年麦收时节,严万国种植的冬小麦单产首次突破610公斤,创全连队乃至农场冬小麦单产第一。
二
严万国小麦单产创农场第一的消息像风一样迅速传遍了农场,让当时亩产400多公斤的种植户啧啧称奇。
一时间,农场职工像约好了似的,踏进了严万国家的门槛,向他打听高产的秘诀。
“我今年也要种新冬52号种子。”奇台农场十九连职工李小红说:“我们地块相连,一起播种、一起田管,技术都一样,高产的秘诀就是要选对种子。”这一年,严万国毫无保留地向李小红等种粮户传授冬小麦高产经验。
次年,李小红种植的50亩冬小麦获得了700多公斤的高产。
“严万国试种成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越来越多的职工选择种植新冬52号种子。”奇台农场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主任孙志远说。
奇台农场地处天山北麓,常年小麦播种面积16万亩以上,是国家级小麦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素有“兵团粮仓”之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第六师与各级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相关专家深入奇台农场,建立多个小麦超高产示范基地,开展技术攻关、集成示范,打通了科技进连入户的“最后一公里”。
2023年夏收期间,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对奇台农场冬小麦高产示范田测产验收,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818.69公斤、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787.74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738公斤,3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今年,奇台农场种植冬小麦16.67万亩,新冬52号种植面积达12万亩。前期,小麦遭受早期倒春寒、低温冻害。5月26日至7月9日,又遭遇连续4次大风暴雨灾害天气,时值小麦灌浆期和成熟期,灾害天气直接导致冬小麦大面积倒伏。严万国急忙找来谢建仁及陈永生商量对策。
陈永生查看了严万国的麦田后说:“你这属于轻微倒伏,没事,新冬52号种子抗倒伏能力强,咱们前期‘一喷三防’做得很全面,目前这种情况,麦子有自主调节能力,过几天就慢慢恢复生长了。”
谢建仁边查看麦苗倒伏情况,边给严万国出对策:“千万不要人工扶麦和捆麦,否则会损伤茎秆和根系,导致麦苗加速衰亡。”
灾害天气过去后,谢建仁和陈永生又敦促严万国追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这样可以增强植株抗逆能力、维持它功能叶片的光合作用、延长灌浆时间、提高小麦粒重。”陈永生说。
从播种到成熟,严万国在科技专家的指导下,用辛勤的汗水和种粮人的智慧,孕育着400亩优质冬小麦。
7月10日,严万国再一次迎来了冬小麦收获。这一年,尽管遭遇了各种灾害,他的小麦单产仍达到了810公斤。
三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芯片’,只有不断提高种子纯度,才能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谢建仁说,公司每年回收原种提纯复壮,不断选择更优质的种子进行繁殖,让种子纯度达到99%以上,具有更高抗倒伏能力、抗病性,高产稳产。这些都是严万国等种粮户高产的底气所在。
今年,新疆金色盛源种业有限公司回收粮种1.5万吨。严万国也交售了种植的200吨新冬52号优质原种,捧着金灿灿的麦子,严万国和妻子舒心地笑了。
“今年受低温冻害、干热风、大风暴雨等天气影响,种粮户普遍受灾,导致冬小麦减产,一些种植其他冬小麦品种的种植户最高单产只有600多公斤。我的麦子产量虽然没有去年高,但是我种的新冬52号种子高产、稳产、抗逆性强,所以,小麦单产能保持在800公斤以上。”严万国说。
“老严,你的小麦产量从几年前的500多公斤到现在的800多公斤,这在全国也是领先水平啊!”谢建仁向严万国竖起了大拇指。
“我也庆幸自己选对了品种。”严万国乐呵呵地说:“今年中央出台了一号文件,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今后,我还要带头种良种,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面,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嘛。”严万国的眼神充满了坚定与自信。
新冬52号种子不断繁衍优化的8年,也是严万国见证奇台农场农业大发展、职工大丰收的8年。
858.72公斤!863.8公斤!898.19公斤……
一粒种子,让奇台农场从2021年到2023年连续刷新新疆乃至全国冬小麦高产纪录;
一粒种子,激活了第六师垦区大地上的农业新质生产力;
一粒种子,也让严万国和千千万万个种粮人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实现了高产梦想……(张新慧 周婷婷 鲍飞)